員工在喀什市馕文化產業園生產車間制作馕(11月28日攝)。目前,該市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3.1萬人實現穩定就業。 記者 約提克爾·尼加提攝
在阿克陶縣絲路佳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手工藝合作社員工正在縫制繡品(9月20日攝)。 記者 王臻攝
農民在英吉沙縣芒辛鎮拱棚蔬菜種植基地采摘辣椒(9月19日攝)。記者 王臻攝

鳥瞰于田縣達里雅布依鄉易地扶貧搬遷點(9月21日攝)。 記者 鄒懿攝
11月中旬,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出的一篇公告,令天山兒女倍感振奮——莎車縣等最后10個未脫貧縣經評估核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和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從“32”到“0”,短短幾年間,在一場場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役中,新疆上下萬眾一心、攻堅克難,連戰連勝,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艱巨任務,兌現了向2500萬天山兒女的莊嚴承諾。
為戰之要,以謀為上
在村辦工廠上班,家門口就能捧起“金飯碗”。和田縣英阿瓦提鄉艾吉克村村民布阿依夏木·依明脫貧之后,成了家,住進了新房,日子是越來越紅火。
“要是沒有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真不敢想我這輩子會怎么度過?!彼屑さ卣f。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場史無前例、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曾經貧困肆虐的西部邊陲,由此進入加速發展的嶄新篇章。
既戰,需謀定而后動,則無往而不勝。
自治區黨委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使命擔當,戰略思考、超前謀劃,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六個精準”,推進“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以最堅決態度、最有力措施、最扎實作風,全力推動脫貧攻堅。
從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戰略部署,到自治區黨委九屆七次全會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九屆九次全會著眼決戰決勝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專門安排;從“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及南疆四地州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十三五”實施規劃的前瞻布局,到《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謀劃實施……資金投入、人才支持、機制保障等一系列政策的健全完善,全面勾勒出脫貧攻堅的任務書、時間表、作戰圖。
政策和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自治區每年選派7萬余名干部,組成1萬多個“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實現新疆3666個貧困村派駐全覆蓋,幫助貧困戶理思路、立項目;全疆1.2萬余名第一書記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沖鋒在第一線當指揮員、宣傳員、幫扶員、戰斗員,抓黨建、促穩定、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
天山南北,眾志成城,攻堡壘、拔山頭,誓要把貧困的“帽子”一一摘掉!
精準識別,對癥施策
從“大水漫灌”式扶貧改為精準扶貧,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方略的重大調整。很快,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在新疆展開,貧困數據第一次實現了到村到戶到人。
2017年,自治區組織近22萬名干部進村入戶,開展新疆扶貧對象建檔立卡信息數據核實,加強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實現“戶有卡、村有表、鄉有冊、縣有檔、地有卷、區有庫”。從此,誰貧誰不貧?現有貧困戶是啥樣?“真貧困”的是否被落下?這些情況一目了然。
看準“病人”,找準“病根”,開方抓藥?!捌邆€一批”是自治區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開出的良方妙“藥”。
疏勒縣阿拉力鄉海尼且村村民亞森·蘇力坦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搭上鄉里發展林果業和蔬菜種植的“順風車”,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嘗試種植拱棚蔬菜,當年就脫了貧。
“地還是以前那塊地,但我的生活大不一樣了?!彼院赖卣f。
發展產業、轉移就業、生態補償扶持、易地扶貧搬遷、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項項措施猶如一支支利箭,精準擊破窮障。
數據顯示,新疆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2725元增加到2019年的9195元,年均增幅35.53%,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困難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補齊短板,力奔小康
2016年至2018年,10個貧困縣陸續摘帽;2019年12個貧困縣摘帽。到2020年初,32個貧困縣只剩下10個。這些最難攻的堅中之堅,星羅棋布地分布于南疆的群山腳下,最后都被一一攻下。
向最難處攻堅,在最痛處發力。到2020年穩步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戰質量,關系到建成全面小康的“成色”。
建設全面小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是短板。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是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脫貧的重要引擎。各個戰場,圍繞補短板強弱項,發起總攻。
今年夏季,伽師縣江巴孜鄉依排克其村80歲的老人依米提·艾山家里通了自來水,這讓他十分激動。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標志著新疆所有貧困人口徹底告別苦咸水,全面實現飲水安全。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新疆貧困人口飲水安全、農村住房安全和易地扶貧搬遷配套設施建設任務的掃尾工作全面完成,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大病保險參保率達10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以上,所有貧困村通硬化路、通動力電。南疆四地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脫貧不是為了一時摘帽。對于曾經的貧困縣來說,摘了“窮帽”,只是脫貧攻堅征程上的階段性勝利。為此,當前各地正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同時,把防止返貧致貧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摘帽貧困縣、退出貧困村和脫貧人口,健全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